全球建筑界最高荣誉「普立兹克建筑奖」今年迈入第40届,3月7日公布得主,高龄90岁的社会住宅大师Balkrishna Doshi为祖国印度摘下第一座桂冠,评审委员会推崇他「建筑风格是一以贯之的严肃,从不花俏或盲从潮流。他有深厚的责任感,为自己的国家与人民贡献出高品质、道地的建筑。
评审团表示,Balkrishna Doshi对于建筑的态度相当严谨认真,在他100多件作品当中,从不见浮华、追随潮流的影子。Balkrishna Doshi对母国印度有着深刻的责任心,也渴望藉由高品质的建筑为人们奉献,其作品包含了教育文化机构、公共行政单位以及私人住宅。
其杰作之一就是印度中部城市印多尔(Indore)规模庞大的「阿兰亚平价社区」(Aranya Low Cost Housing):6500多间房子,搭配迷宫般的通道、庭院与公共空间,约8万名中低收入民众安居其间,成为印度都市计画的典範。
Balkrishna Doshi生于西部大城浦纳(Pune),1947年从孟买(Mumbai)一家建筑学院毕业后负笈法国巴黎,师从现代主义大师柯比意(Le Corbusier),1954年回到印度,参与柯比意在 昌第加(Chandigarh)与亚美达巴得(Ahmedabad)的计画,后来也向另一位现代主义大师路易.康(Louis Kahn)学习。与其他国际性大师不同,Balkrishna Doshi虽然经常出国讲学授课,但绝大部分的作品都在印度,不仅显示他对自家土地与人民的奉献,也代表他相信建筑是一份公益事业。多西曾说:「我们谈论居住问题、谈论佔住者、谈论村庄、谈论城镇,大家都在谈论,谁来真正做点事情?我决定我要为『另一半人』工作,为他们工作,给他们带来力量。」
Balkrishna Doshi也在获得普立兹克奖时也将荣耀归功于柯比意:「如果没有我的导师柯比意,我不会获得这个奖项。是他教导我质疑事物的本质,同时也鼓励我发掘拥有现代语彙又具本土化的永续建筑。」儘管Doshi早期的几何混凝土建筑作品看得出受到上述两位建筑大师的影响,不过从他后来众多作品中便可发现,他不仅融合了印度历史文化及工艺,更让建筑物与所处的环境与氛围十分相容,是经过敏锐的观察与社会经济考量,并完全贯彻永续性。
早已获奖无数的Balkrishna Doshi说道:「我想获得这份荣耀对于印度来说是『非常、非常』重要的,当然他对我来说也很重要,但对于印度更是。……政府、决策者甚至每一位市民将会开始思考所谓『好建筑』存在的意义,并且让『好建筑』持续在印度发生,也因此,我们就可以开始谈都市化与都市设计了。」